蓝天白云下,金灿灿的稻田阡陌纵横,数台收割机正在稻田里来回穿梭,转眼间,偌大的稻田被收割一空。
等候在稻田边的广西贵港市港北区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付生,迅速将稻谷装袋,运往合作社进行机械化烘干。“我们种植的500多亩水稻,烘干、收割、植保、插秧、耙田和育秧等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省工省时省力,今年又是大丰收。”李付生乐呵呵地说。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种植环节是短板,广西要坚持推广机插秧技术。”今年年初,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到广西参加2021年春耕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现场推进会,并带来团队最新水稻农机研发成果——旱地激光平地机。推进会现场,还有水稻精量直播机、履带自走式旋耕机、无人机播种、水稻智能插秧机等水稻生产先进农机具演示,为广西全年稳定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广西贺州市的一家育秧工厂新引进了一条水稻育秧生产线。“这个生产线一个轮次可育秧1000亩,和以前相比,只增加一个员工,效率就提升了3到4倍。”育秧工厂负责人谢素莲说,农机设备可把秧苗直接装载到卡车上,到田间地头为农户服务,产出的秧苗卖到广东等地。
机械化为广西农业种植插上翅膀。梧州市苍梧县沙头阳光合作社负责人许仲强告诉记者:“一台插秧机工作8小时,插秧面积不少于30亩,效率是人工的7倍。合作社7台插秧机用2至3天就完成了300多亩水稻的插秧。”
广西是全国主要水稻产区之一,2020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2640余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24%,位居西部地区前列。广西各地水稻收获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减少机收环节损耗成为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
“减少机收损失就是增加粮食产量。”广西农机中心副主任江垣德介绍说,去年广西水稻总产量1013余万吨,今年初步统计水稻机收损失相比往年降低1个百分点,在全年水稻总产量1080万吨的基础上,挽回粮食损失10.8万吨。
“购置水稻生产农业机械有国家补贴,采用机械化插秧每亩地还可节省70元左右。”南宁市宾阳县联丰农机合作社社长郑成功说,以双季稻为例,每亩地的作业成本可降低140元,而在相同条件下,机械化插秧的谷穗长度比人工抛秧长3至5厘米。
广西创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育秧、烘干等方面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同时提高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急需机具以及高端、复式、智能农机具补贴额,从源头上减少粮食浪费。
“一台粮食烘干机一次可烘稻谷15吨,时间只需要24个小时。稻谷烘干后,通过传输带直接打包入库,稻谷的品质提高了,物流和仓储成本也极大减少了。”玉林市博白县东平镇一家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他的合作社在“双抢”期间用粮食烘干机抢烘稻谷,解决了种粮大户晒粮难的问题。
农机社会化服务,为粮食安全注入“强心剂”。近年来,广西全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和水稻生产托管项目,2021年共投入财政资金6791万元,对全区15个水稻主产县(市、区)在机械化育秧、插秧、高效植保、烘干、秸秆还田等作业环节进行补贴,实施社会化服务和托管项目水稻面积达53.29万亩。
“广西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广西‘食为政首’的强有力保障。”江垣德说。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21年广西粮食继续保持面积、单产、总产同比“三增长”。预计2021年年底,广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2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黄文莲 李晟)
关键词: